苹果手机相册共享总是有广告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8-02分类:图文广告浏览:评论:22
央广网北京2月2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一说到垃圾广告信息,相信大家都对它厌恶至极。什么地方最容易出现垃圾广告?恐怕要属我们每天必须使用的手机了。之前有一段时间,我们常常会收到各种垃圾短信,后来这类短信息逐渐变少了。但最近,花样翻新的垃圾信息又出现了。有消费者反映,自己使用的苹果手机上经常会收到垃圾广告信息,与之前在短信息里收到的不同,这种垃圾广告出现在了自己的共享相册里。
使用苹果手机的网友可能比较了解,最为常见的是在里面,也就是苹果手机软件自己的信息发送功能里,经常会收到垃圾广告信息,这些垃圾信息并不是通过通信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发送的,而是通过苹果用户的账号,也是所谓的发送的。如今,随着苹果对信息的治理,比如增加了拦截以及举报等措施,垃圾广告确实比以前少了。就在大家以为可以眼前清净之际,垃圾广告又有了新形式,除了这条通道外,又通过共享照片来发送了。
最近网友张先生就向《天天315》栏目反映了他所遇到的问题:“手机总是时不时收到一些广告,不是短信广告,是相册里面的广告。一开始我觉得手机相册应该是很隐私的东西,我仔细查看了一下,发现苹果手机里的相册里有一个共享功能。之前没有太注意,估计是无意之间开启了共享功能,开启后别人就可以给我发送邀请,邀请进入其他人的共享相册里。”
张先生说,他没有接受对方的邀请,因为发来的邀请信息本身就是一条广告,跟平时收到的垃圾短信差不多,“上面有三个网址,两个是彩票投注平台,还有一条写的是‘大额无忧,全程担保’等,而且可以看到对方的苹果帐号。”
按照苹果方面的说法,借助“照片共享”这个功能,用户可以与其选择的联系人共享照片和视频,并可让他们添加自己的照片、视频和评论。换言之,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建立一个自己负责管理的“共享相簿”。在这个共享相簿里面,用户可以放上自己想要放上去的照片,此外还可以邀请最多100人加入到这个共享相簿里,这些人既可以对相簿里的照片发表评论,也可以向相簿里添加他们自己的照片。
本来是一个跟照片有关系的手机功能,怎么跟垃圾广告扯上关系了?张先生也就此咨询了苹果客户服务人员,得到的解释是,这些广告能被发送过来就是利用了具备的共享功能。
张先生说:“客服的解释是,共享功能的目的为方便大家分享相册,方便大家互相评论照片,但是这种便利的功能被利用了,于是成了一种盈利手段。比如两个手机都开了共享功能,如果一台手机想向另一台手机分享相片,那么输入对方的即可。发出邀请的时候可以输入一段文字,如果这段文字里写满了广告,那么就成了我们平时收到的骚扰广告。”
张先生表示,自己之前也曾经收到过不少iMessage里的垃圾短信,但随着苹果对这一功能的改进,已经可以识别垃圾短信了。他觉得,iCloud照片共享中的广告信息也应该好好治理一下,“我身边很多朋友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出现有一段时间了,还是挺影响使用体验的,并且我也挺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于张先生反映的问题,记者也以消费者身份致电苹果客户服务人员,询问收到iCloud照片共享中的广告信息之后,应该如何操作,客户服务人员回应称,用户不要点击此类信息链接,并及时清理浏览器历史记录。
苹果手机设置共享功能的初衷确实是方便用户,但如今却成了垃圾信息滋生的新土壤。这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了不愉快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消费者在使用手机过程中,遇到虚假信息、欺诈信息或者消费陷阱的机会也增加了。相关研究报告中显示,在这类广告中,博彩广告的数量最多,这类广告通常会插入链接,通过相当诱人的奖金条件吸引用户点击,随后跳转到某一博彩网站,从而参与线上赌博,用户也很可能因此蒙受经济损失。此外,用户还面临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发送者在拥有用户邮件地址和真实姓名后,不排除会实施进一步的钓鱼攻击等诈骗行为。苹果公司是否有相应的应对手段呢?苹果的客户服务人员说,目前可以报告相册里的这类垃圾信息,他们会对信息进行汇总,但目前还不能对这类信息进行拦截。
之前也有多家媒体报道,除了照片共享功能中的垃圾信息,消费者还会在苹果手机的日历中收到垃圾信息。这些垃圾广告,无论是发送到共享照片中还是日历中,发送者都必须要知道用户的AppleID。而AppleID又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呢?这些广告是通过什么方式发送到我们手机上的?
据了解,关于广告推广软件和AppleID的买卖,相关媒体在之前就有所报道。比如在网络平台上就有软件开发者售卖相关的推广软件,这些软件能实现短信、日历或者相册的推广,价格在两三千元左右。AppleID也是有非法售卖的:购买1万个以内的,每个ID收费0.5元;超过一万个,每个按0.4元收费。有了这种推广软件和AppleID就可以向相应的用户发送垃圾信息。
还有媒体报道,虽然被售卖的AppleID并不包括账号密码,不会直接导致账号被盗,但是“黑产分子”之间会经常互换数据,不断对各种渠道泄露的用户信息,比如手机号、邮箱号、卡号、姓名等进行梳理和关联,最后高度还原出每个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来加以利用。比如“黑产分子”通过泄露的AppleID相关数据获得某用户的关联邮箱,如果此前网上已经泄露过该邮箱的密码信息,那么“黑产分子”就能轻而易举地盗取这个苹果手机相册共享总是有广告邮箱,然后进一步控制这个用户的AppleID。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iPhone用户遭遇ID锁定并被敲诈勒索的事件。可见,消费者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及时清理网络上的历史记录。此外,不要轻易点击可疑链接,对于陌生人的邀请不要轻易允许。
关于“垃圾信息又出新花样,消费者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如何保障”的话题,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邵桐以及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经济之声:这类信息并不是通信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的,而是通过苹果手机系统自带的信息功能。这算不算是手机厂商系统设计的问题?或者对于可能带来的垃圾信息隐患,考虑不周?
芦云:“对于一个普通的手机用户来说,这个信息肯定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借助一定的账号才能到达用户的手机上。无论是苹果手机还是运营商,一定是有这样的渠道和途径,并且进行了一定的倒卖,然后使用户的个人ID、手机号或者端口遭到泄露,导致这些垃圾短信的侵入,这几方主体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邵桐:“我认为运营商或者手机服务的运营者设计的这些服务软件或者系统,没有从消费者应当享有的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的角度考虑,如何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导致这个软件一旦被应用,使用者就会在丧失自主选择权或者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了这种服务。这种情况其实是软件的开发人员首先应当注意的问题,如果你不能保证,或者你不能有效地提示手机用户在使用这些软件时会碰到某种问题,这种软件的开发就是不完整或者不人性化的。”
经济之声:苹果手机的共享功能初衷确实是方便用户,但如今却成了垃圾信息滋生的新土壤。在这类广告中,博彩广告数量最多,这类广告通常会插入链接,通过诱人条件吸引用户点击,随后跳转到某博彩网站,从而引导手机用户参与线上赌博,给用户带来损失。目前,据你们了解,因为这种垃圾信息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的情况多不多?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应该怎么办?
芦云:“确实比较多。因为现在很多这种垃圾短信其实是被披上了华美的外衣,可能你一疏忽,手机绑定的银行卡的密码或者相应的信息就会被盗取,然后就会遭受财产的损失。这次消法修改了之后,实际上用了四个条文去规范个人信息保护,我们在刑法领域也有侵犯个人信息保护罪这样一个罪名,经营者在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信息时也是有原则的,比如必须合法、正当,而且还是必要,并且它要明示很多相关信息的目的,关键是它要采取技术手段去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这一点恰恰是很多经营者目前没有做到的,从而导致消费者大量的信息遭到泄露,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手机运营商以及手机生产厂家,包括一些端口要借助技术手段去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就是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出现了垃圾信息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的情况,消费者首先要及时留存这些证据,并且及时反馈。但是手机用户大多数都是批量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消费者维权困难时,相关的消保组织可以提起相关的公益诉讼,去确保消费者的这项权利。”
邵桐:“比如有些犯罪嫌疑人会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AppleID来锁定手机用户对于手机的使用,同时还会敲诈勒索,索要一些钱财。在遇上这种情况时,首先消费者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也不要按照犯罪分子的指示去汇款或者缴纳费用。我们建议还是与手机的服务商或者运营商进行联系,然后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取手机ID的解锁,不要按照犯罪分子的指示去汇款,这样不但纵容了犯罪,同时也有可能导致你的财产遭受更大的损失。”
经济之声:除了点击非法链接,可能会带来财产损失,还有一点是大家比较担心的,如果消费者在收到共享相册信息之后,不小心点了同意,按照苹果客户服务人员的说法,是有可能泄露个人账户信息的,不排除会有进一步的钓鱼攻击等诈骗行为。我们的个人信息到底是怎么泄露的?在使用手机或者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芦云:“现在手机上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比较多,有时候我们无法辨别我们的信息是如何被泄露出去的,一般来讲,在实体店里登记或者留存一些信息是一个信息泄露的渠道;另外一个就是在线上(被泄露),可能用户在下载某个APP或者要进行某项支付的时候,系统会要求你输入一些个人信息,包括住址、工作、电话和邮箱等。虽然消费者很难查明信息究竟是从哪泄露出去的,但是消费者应当引起注意,你在填写信息的时候,你要考察有没有必要去填写,而且填写的内容会不会将来对你造成影响。消费者首先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防范的意识,同时经营者在进行个人信息收集时,也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去收集和保管。手机运营商还有相关软件的开发商其实完全可以在技术上进行把控,比如要求对消费者进行明显的提示和说明,或者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信息遭到泄露。大家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这样才能够还我们一个清白的通讯空间。”
经济之声:手机如今与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度融合,这里有很多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企业是不是在推出新技术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用户的安全?
邵桐:“无论是软件开发者还是服务商,在提供相应的服务时,首先应当考虑你提供的服务是否足以保障消费者或者用户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如果你还不能通过技术手段或者人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软件或者相应服务的推出就是不负责任的。企业首先应当考虑的就是对于用户或者整个社会应当承担的企业责任。”
芦云:“现在个人信息保护就像空气一样,涉及到了每一名消费者和手机用户。基于这么多的案例,相应的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加大惩罚的力度?实际上这种链条是很容易发现和挖掘的,有一些域名或者服务器在境外,可能需要更高超的服务手段,所以公安部门以及短信的监管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借助这种技术手段侦破这类的案件,让用户和消费者减少损失。”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图文广告排行
- 最近发表
已有2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